消费者信心指数代表着普通消费者对于国家经济情况的看法,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乐观程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满意指数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消费者预期指数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怎么产生的?
目前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编制发布。通常来说,获得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数据要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在问卷中的问题一般包括:现在经济及就业状况,未来经济及就业状况,未来六个月家庭收入的预期等等。由此调查机构可以得出代表中国消费者对于国家经济现状及未来预期的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衡量消费者对于就业前景、个人财政以及消费意愿三个方面。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100则为积极,反之则为消极。
消费者信心指数能告诉我们什么?
为什么消费者信心指数很重要?因为它代表了一名普通消费者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乐观程度,是预测国家经济短期发展趋势的一个非常精确的指标。如果一个消费者觉得目前经济状况不错,对未来也充满希望,通常会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将刺激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长。相反的,如果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抱着悲观的态度,将会把钱全部存起来,就像动物储存食物准备过冬一样,这就意味着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经济发展也会变得缓慢。
正是由于消费者信心指数能够相对准确的反映短期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许多大企业把它做为重要商业决策的依据之一。如果指数下降,企业可能进行裁员。相反的,如果指数上升了,那么制造业可能会提高产量来满足预期的消费者需求。
这个指数不是通过参考经济学者的意见得出的,也不是经济状况的数据分析,而是普通消费者看法的真实反映。如果汽油的价格稍稍上涨,但媒体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能会大幅度下跌。这个指数意味着,如果普通消费者对于某个因素特别在意,不论这个因素是否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影响消费者信心上,它就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