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情况良好和经济情况不佳的时候,我们都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关于失业率的内容。了解现有的就业水平和趋势,是预测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之一。
如果经济情况良好,就业率通常较高,也就意味着大多数需要工作的人都能够找到岗位。失业率和它的波动情况可以用于分析经济的健康状况。
什么是就业率和失业率?
就业率是指参加工作就业的人口数量与一个国家成年人口数量的百分比。
失业率是指失业的总人口数量与符合法定工作年龄范围的总人口数量的百分比。
比如一个国家的成年人口是100万人。这个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年龄是18岁至60岁,符合法定工作年龄的人口是60万人。在这个国家中,就业的人口是50万,失业的人口是5万。那么,
- 就业率=50万÷100万x100%=50%
- 失业率= 5万÷60万x100%=8%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发现,就业率和失业率加起来不等于1。因为失业者指的是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工作岗位的人,所以要以这个国家的劳动力总人数为基数。而就业人口指的是这个国家的成年人中有工作的人数,因此以总人口为基数,并没有考虑是否具有劳动能力。所以失业率和就业率之和是不等于1的。
失业率指标
2016年7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称,中国失业率目前有两组指标:
- 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统计,基于失业登记获得的,数据的来源是劳动者失业以后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去登记失业。失业登记是非常便利统计手段,但是如果劳动者失业以后不去进行登记,就无法统计出准确的数字,判断经济形势。
- 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在中国是由统计局进行的,数据由抽样调查获得。它最大的好处是灵敏、快捷,随时可以基于抽样获得,作为判断经济形势,判断就业形势的依据,但是它并不是简单可以替代登记失业。
失业率反映的是有工作愿望但是未能就业的人数。许多人把这个指数理解成了不就业的人口数量总和,但事实上它仅仅是正在找工作的人口数或刚刚被暂时裁员的人口数。不就业的人口中还包括自主选择不工作的人口,但失业率仅仅衡量有工作意愿的,但暂时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数量。
在理想的市场环境下,对于劳动力的供求平衡,所有的劳动力应该处于雇佣关系之下。而在现实情况中,许多条件共同作用,导致了即使是最健康的经济体中仍然存在着失业的情况。
造成这些不可避免的失业率的原因有:
- 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正在寻找合适的工作,包括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现象。
- 结构性失业:是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
- 季节性失业:指农业、旅游业等受季节性影响明显行业中出现的季节性就业不足现象。
失业率每年都会稍稍发生波动,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会剧烈波动,但总体来说会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