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我们常听到的GDP。它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生产核算包括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两种方式。
GDP都包括哪些内容?
在中国,不是所有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算入GDP核算中。我国GDP核算的基本单位为: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有用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住户。这里面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2015年三季度中国再次进行了GDP核算制度的升级,将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投入等计入GDP。
GDP是怎么算出来的?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西方很多国家核算GDP的时候采用的是支出法,就是从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净出口三部分进行核算。我国对外公布按照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以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的GDP为标准。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金融、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
GDP能告诉我们什么?
GDP增长,通常意味着与从别的国家进口的产品相比,一个国家总体上在国内制造了更多的产品。当经济增长时,通常意味着GDP的增长。
当我们能制造更多的产品时,就能够购买更多的东西。想象一下,整个国家都努力工作,应该放松一下,用购物来提高生活品质了。有意思的是,就像一个人不能“花的比挣的多”一样,一个国家也不能这么做。如果一个国家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产品,我们就都会消费得更少。当然,就像一个人可以通过借贷的方式,在个人经济情况不太好的时候维持之前的生活方式一样,一个国家经济状况欠佳,也可以借钱。但是最终还是需要提高GDP,否则借贷信用总有一天会用光。
从GDP也能看出国家经济是否健康发展。GDP的增长意味着工作岗位的增加,失业率的下降,也意味着企业利润提升,大家有更多的钱购买商品或者服务。这种消费趋势会将资金再次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长,我们的生产活动也会提升来满足这种需求,GDP也会随之得到更多增长。如果GDP增长不足,就恰恰是相反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