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为借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将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所支付的代价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现出来。利息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以下几种尤为重要:
单利和复利
单利是指不论借贷期限的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上期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记入下期本金重复计算利息。复利也称利滚利,就是将每一期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银行存款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指客户按照约定条件存入银行账户的货币,一定时间内利息额同存入金额即本金的利率。有活期利率和定期利率之分,有年/月/日利率之分。一般来说,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定期存款是约定存期、利率,到期支付本息的个人存款。传统的定期存款除了有存单形式外,也有存折形式。与活期存款相比,定期存款稳定性更强,且营业成本较低。因此,定期存款的资金利用率往往高于活期存款。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因此各个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可能出现不同。
银行贷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例。中国的贷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银行贷款利率的制定要参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实际合同利率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自2013年7月20起,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70%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一般情况下,与存款利率相比,贷款利率要更高,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差成为了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使用固定利率便于借贷双方进行收益和成本的计算,但对于在借贷期间利率会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却不适用,借贷的其中一方会因为利率的变化而产生重大损失。
浮动利率是在借贷期内随市场利率变动而调整的利率。利率变动造成的风险可以通过使用浮动利率来规避,但这对于借贷双方预估收益和成本的情况却有所不利。
参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金融知识普及读本》、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吉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