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越来越难以保证个人信息的隐私性。在日常的购物、上网、通讯等过程中,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们留下的任何痕迹都可能成为个人信息。如果这些个人信息遭到恶意的收集、使用、篡改,就可能造成信息灾难,受害人就会收到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骚扰电话和手机短信。同时,受害人还有可能遭受诈骗、信息盗用或承受直接的财产损失。
其中,大学生身份信息被盗用去办理贷款或是信用卡,导致受害人背上巨额贷款或是不良信用记录的新闻屡见不鲜。大学生的社会经验相对较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更需要时刻警惕,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
大学生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 妥善保管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 防止被他人冒用银行卡或贷款。尽量避免出借自己的学生证、校园卡等载有个人信息的物品。
- 不要把自己的账户密码告诉他人。记录有账户信息的笔记本、备忘录等要妥善保管。
- 当使用身份证或其它证件的复印件时,要防止复印件被不法分子挪作他用。在复印件上注明用途、日期等具体信息,例如:此身份证复印件仅提供给某某银行,用作某某用途,他用无效。注明信息时使用蓝色或黑色圆珠笔,部分笔画与身份证的字交叉或接触,为避免被偷加文字,每一行字下面最好划上横线。
- 网络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在经常使用的电脑中,应当安装个人防火墙,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来源的软件。在网络上留下个人信息时要慎重,尽量不要把重要信息登在论坛等开放浏览的网站上。永远不要点击不可信的网址链接。
- 在浏览某些网站的时候,会出现提示性选项,询问是否使用cookies。在使用私人电脑时,为了使用方便可以使用cookies。但如果在公用的电脑上应当关闭cookies,以防他人利用你的名义登录一些你浏览过的网站。
- 在使用手机时,不要扫描无法确认安全性和来源的二维码。因为二维码相当于图形版的网页链接,不法分子能够在网页上设置病毒。在手机扫码之后加载网页时就会中病毒,造成支付宝、银行密码的泄露,也可能被加装后台非法程序。
- 在使用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时,不要连接公共场所来源不明的免费Wi-Fi。
借贷需谨慎
大学生群体现在成为了一些互联网借贷平台的目标,门槛虽低,背后的费用却不菲,一不小心就会背上巨额贷款,此外还存在身份冒用风险。如有需要贷款时,切记了解贷款平台性质是否可靠以及具体条款,与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发现上当受害时,及时报警处理。